临江仙-寻访太平口古渡有感 作者:张九皋 极目残垣断壁,遥思古渡繁华,车船往返客如麻。 曾经商旅盛,声誉远天涯。 放眼川流汇集,纵观柔柳荷花,良田千顷伴烟霞。 山河今焕彩,兴衰入闲茶。 注:本词依张晓伟和张远富两位老师所发的图片和所介绍的内容而作。 |
太平口村简介: 太平口村位于赤壁镇南大门。东与铁山村交界,南与黄盖湖镇毗邻,西靠长江与洪湖市隔江相望,北与九毫堤村田地相连。村委会驻地为三组,距赤壁镇区7.5公里,离赤壁市35公里。太平口村在1966年前,为太平口、日光、佐湖三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风六大队。八十年代初期,东风六大队改名为太平口大队。拆区建镇后由太平口大队改名为太平口村。 太平口村有9个村民小组,九个自然村落(石灰嘴、太平口、窑湾、户家山、鹰嘴山、老屋嘴、麻毫场、程家嘴)。全村558户,总人口2755人。90岁以上老人有3人。 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0亩,其中水田面积1730亩,旱地面积1156亩。水域面积900亩。林地面积600亩。森林面积360亩。境内有大佐湖、小佐湖、陈宝坡等塘堰;有大山一座。 1954年长江发洪水,长江干堤决口。 1956年,该地发生火灾,烧毁茅草房108户。 1972年,因火灾烧毁30余户。 1972年,该村因粮、棉、油、猪四超纲要而被评为湖北省“农业学大赛先进集体”,且办有砖瓦厂、榨油厂、茶场、林场和棉花加工厂等村级企业。 1973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姜一到我村视察,奖给太平口村一台290拖拉机。 1996年,洪灾致使太平口老街农户在垸外房子被淹,后全部搬迁到垸内移民新村中,其中太平口点83户、窑湾点10户。 1996-1998年间,长江发生洪水,因江水上涨,垸内积水。市政府迅速组织解放军到干堤上严防死守,保卫了长江干堤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垸内发挥电排的威力,抗洪排渍,保证了农业收成。 地域特色 在每年二月初二时,太平口村民以自然村为单位,各家出资50元至100元(称“土地费”),集体购买香、纸、鞭、炮以及肉、鱼、蔬菜等,每年轮流到一户人家中热闹庆祝,其余各户都安排一人参与庆祝活动。共同祝贺正月结束、新年来到,全村人都有新气象。该习俗自解放前开始,沿袭至今。 |
对铁山咀地堡的调查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黄盖湖铁山咀是上游赵李桥新店等各种物资进入长江的交通要道,船运非常发达,对这里的统治管辖可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铁山咀是万里茶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里有非常丰富的水道文化及码头文化。 太平口紧临铁山咀,是一个天然的平静水面港湾,从此经过的船只晚上都会在这里停靠,上岸休闲采购消费等,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集市,也滋生产生土匪的条件。 后来由于铁路公路的建设及铁山咀修排水闸,水路运输逐渐消失,太平口古街也消失只剩下遗址。可太平口古街上的商户基本都搬迁至铁山咀继续经营,因此铁山咀商业街可以说是太平口古街繁荣的延续。 请看我们考察记录的链接: http://www.huanggai.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9&page=1&extra=#pid1407 |
赤壁市万里茶道文化研究会组织了两次活动都考察了赤壁镇的太平口古街遗址: 第一次活动情况请点击链接:http://www.huanggai.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0&extra=page%3D1 第二次活动情况请点击链接:http://www.huanggai.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7 两次活动会员根据太平口的地理位置及保存在原位置的麻石板可初步确定,太平口这里曾是万里茶道进入长江的最后一个中转站即船码头,这里的麻石与新店的麻石是同一个年代有五六百年之久,另外从麻石上打造的橫纹及钻空撬石的痕迹都可看出太平口遗址上的麻石有六百年之久。但太平口这里是不是存在象民间老人说的曾经有繁华一时的古街存在,且要将太平口申请为古街遗址文物保护单位,需要社会力量提供太平口古街旧时的照片,希望大家互相转告并发与我提交给相关领导,将是黄盖湖流域太平口古街遗址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功臣一个。 类似如下:新店古街老照片: ![]() ![]() ![]() ![]() |
太平口麻毫场张用文: 在太平口这里有一个非常繁华的古街道,从崇阳赵李桥上面来的山货茶叶等都是用船经铁山咀运到长江去的,由于太平口这里水流比较缓,所以商船在进入长江时都要在这里休息。太平口这里相当于一个过往船只的停靠码头。这条街道上有杂货店、药店、小吃店、酒楼、铁铺等手工艺店等多达150商户人家,非常热闹。长度达一里多路,周边人们都是在这里来买卖东西。后来修铁山闸后来往商船就没有了,因此逐渐萧条。1963年发水将太平口古街彻底冲掉消失了。 |
今天获得一个重要线索,在现在的太平口古街遗址对面就是新洲沙滩,沙滩的对面就是洪湖的王家洲,据王家后人讲述,洪湖一带经常性的闹水灾,导致生活非常的困难。清未民国初年王家洲组织数十人的船队配备了各种土枪土炮等,对长江对面的太平口过往船只干起了收保护费的营生,由于队伍壮大也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合作,对过往船只进行保护。后来这些靠打鱼种田为生的王家洲及附近的人都参与了到新店的运茶的队伍,很多也参与了新店的码头之争黑组织。这种状况一直从清未后期延续到民国京广铁路修通后,水路逐渐没落,从黄盖湖上游下来及长江过往船只在太平口停靠的船只非常少了,这些水上匪患才慢慢消失了,听王家后人说这些水匪消失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当地政府剿杀。王家后人说这些水匪都是生活困难才慢慢进入到茶路上干起了这些黑社会事情的,由于交通及政府管理不到位,他们也经常与来管理的日本人、民国政府、新中国政府发生冲突。 太平口这里是中俄万里茶道的入江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发生的故事希望家乡人关注可以写成厚厚一本小说,传承给后人。 |
小时候,我常出入太平口街市,有时骑在父亲的肩上,唱着儿时的童谣: 坡上的小牛八哥戏,雨中的麻雀飞过堤。 大一点的时候,提着母亲积攒起来的一二十个鸡蛋卖几块钱打点清油回去。有时店里的表伯送条把江里的鲜鱼,全家人美得不知从何说起。表伯说她的两个儿子很体面,一个大学毕业,做了蒲圻县委办公室主任,一个在武汉,娶了个香港媳妇,那神态好自豪。建铁山嘴闸后,湖水直逼太平口街,街道没了,我的儿时梦也随之破灭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
GMT+8, 2025-4-17 12: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