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名镇聂市镇介绍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2:3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于网络:

      得名三国 盛自明清

      聂市镇位于长江三江口之下、京广铁路中段之北侧,临湘县北部,全镇土地面积113平方公里,合16万多亩、11300公顷,其中水田2.5万亩,旱土、茶园1.4万多亩,山林10万余亩,其他用地2万多亩。21个自然村,由聂市河分成东西两半,河东有菜业、高潮、朱贝、凤形、新安、东岳、远景、官田、引水、三和、双红、丁田,河西有居委会、国庆、荆圣、东红、权桥、彭畈、民主、红士、安垅。解放前由一桥(九如桥)三渡(汪家嘴、鄢家桥、康公庙)连成一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三桥(九如桥、鄢家桥、朱贝桥)一渡(康公庙)所代替。
      自鄢家桥至王爷庙湖坪、长约两公里的聂市老街,如同一条巨舟停靠在聂市河的西侧。即位于菜业、高潮、朱贝、国庆四村及沿河居委会临聂市河一线的交界处。此街昔称“小汉口”、今称“湘北凤凰城”,众多学者、多家新闻媒体一再呼吁保护。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得名,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老人是这么传说着,临湘县人民政府1983年编印的《临湘县地名志》,亦是这么记述着见《临湘地名志》的文字照。
      从宋代起,聂市便开始在中国的历史上崭露头角。据历代《临湘县志》、《张氏族谱》载:聂市古街南端张家门的张尚祖,系临湘县的第一名进士,官天章阁待制、东京府尹、节度使、平章军国事。其弟张尚阳(1011∽1078),庆历初年(1041)被选为驸马,与仁宗之女升平公主结为伉俪;庆历三年,曾在仁宗皇帝面前多方周旋,让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一度得到推行。此后,张氏兄弟的儿、孙、曾孙辈有九人连登进士。张尚祖、张尚阳之父张实万,有墓葬、墓碑和宋仁宗皇帝的告勤、祭文碑,至今保存荆圣村八屋姚家后山。见八屋姚家张实万墓葬、墓碑照。自张氏兄弟始,聂市人文蔚然而兴。至清代,聂市有“五里三牌坊,两里三进士,隔河两驸马”之说。
      聂市古街始建时间无考,不过,在明代中期始见诸文字,且已成为全县七“市”之一。见《岳州府志》的文字照。至清康熙年间已成现在形制,既有“上、下聂市”。见清康熙《临湘县志》的文字照:晚清、民国年间,聂市有“小汉口”之称,常住人口5000多人,大小店铺200余家,十多家商号印票子,有的除在临湘一县通行外,还通行于湘潭、益阳、长沙、武汉等地。见胡同元票子、胡天和赋薄,敖新原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镇成螺旋式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最江公路的修通,其聂市古街之后又建成了“聂市新街”。新、老两街,交相辉映,交相互补,前者主要用于居住、游览,而后都则主要用于经商办企业。见新街照。
环境秀美,交通便捷
      1、聂市老街位聂市河的尾闾,此河原在聂市古街北端的王爷庙处进入黄盖湖,1958年围尾黄盖湖后才下伸10余华里至沅潭镇的土地嘴进入黄盖湖。聂市河是聂市镇镇的母亲。可以说,在铁路、公路运输很不发达的时代,聂市老街就是因为拥有聂市河,而“以水兴街”的。1958围垦黄盖湖、修边铁山咀大闸以后,丰水季节有轮船至聂市,枯水季节则有木板船开至聂市及其以上10多里远的建筑咀,聂市是湘北一带的物质集散地。见聂市河照片。
      2、黄盖湖是横跨湘、鄂两省的大湖, 1958年修建铁山嘴大闸之前与万里长江一脉相通,聂市河是其主要支流,素为聂市和整个湘北进入长江的孔道。它同聂市河一样,曾是聂市老街的生命湖。见聂市河进入黄盖湖的照片。
      3、最江公路。该路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聂市境内11公里,远连接国家公路主线107国道,近与聂市境内的聂红、聂荆、三河、联盟、东岳等乡村公路相连,现为聂市镇的主要运输通道。见最江公路照片。
      4、朱贝桥。此桥见于明弘治《岳州府志》,是聂市镇有文字记载的一座最古之桥,也是聂市境内通联县城的第一桥,原为石拱桥,兴修季江公路时进行了帮宽、填平,但古韵尤存。见朱贝桥照片。
      5、九如桥。此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原为石拱桥;民国年间改建成石墩、铁板桥。1967年大水中被冲垮,1973年建为石墩、预制桥面,自古至今是聂市通联东中部和羊楼司、坦度等集镇的唯一通道。
      6、聂市八景。金竹晓岚、高桥烟雨、双洲明月、陡石清泉、康公古渡、九如斜阳、渔舟夜游、茶歌晓唱。此系聂市古街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清光绪二十三年,聂市文人方凤俦、赵季白写有《咏聂市诗八景》诗16首。此八景,除“渔舟夜游”已难得一见外,其余景观尚存。

茶马古道 南方起点

      聂市镇系我国唐宋以来茶马古道的南方起点,特别是清康熙年间至整个民国年间,晋商在此办厂很多,主要制作砖茶销往我国游牧民族生活的西北边区和蒙古、俄罗斯等国,乃至欧洲多国。聂家市集镇由此而旺,其传统建筑多与此相关。当地民间,至今还保存清代人民国年间制作青砖茶的模具、招牌。见照片。
      聂家市茶以相载,由方志盛、方志昌、土地巷、康公庙、大桥等码头下到聂市河,经黄盖湖入长江,再经汉水至樊城老河口上岸。在樊城上岸后,改用大车陆运,每个商队常有大车千辆,迤逦五六千里,穿河南至山西大同,然后分东西两路分销。东路,以张家口为集散地,除当地销售部分外,大部分北运,越戈壁至外蒙古的库仓(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至中俄边境的恰克图交给俄国商队,由俄商携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还有少数继续北运至赤峰、锦州及黑龙江的漠河、海拉尔等地。西路,以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为集散地,就地销售少量外,其余继续北运至外蒙古的乌里雅及苏台等地,西运至包头、宁夏,以后又延伸到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塔城各处。早在清咸丰九年(1859)广东香山县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西学东渐记》便有记载。该书第九章主要记述作者拒绝当买办后,受英国宝顺公司委派,前往中国茶区域作七个月时间调查。他曾经两次专程考察聂家市及其近邻羊楼洞(即文中的译音“杨柳洞”)的砖茶生产。这说明,聂市镇及其聂市茶在清代中期以前便已响誉国际市场。见《西学东渐》关于聂市的文字照。
      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于民国二十四年八月调查出版的《中国实业志?湖南省卷》,记载湖南全省有茶庄184家,其中临湘多达36家(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临湘36家茶庄中,聂市17家(包括大涌钰、晋裕川设于横溪的2个分庄)。特别是,聂市不仅是晋商来湖南全省办厂最多的集镇,而且是全省最早的地方。这里有4家(含一家分厂)始于“清同治年间”,而安化县清光绪二十九年才一家晋商企业。比安化一县数量多三家,时间早三十多年。见《中国实业志湖南省各县茶庄一览表》临湘县、安化县部分。
      晋商在聂市经营茶业,已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但在晋商的故地(山西),至今还有不少人记得他们的先人在聂市这片沃土上曾经创造辉煌。山西省2006年编辑出版的《寻根》杂志、《山西文史资料》等刊,皆载有追忆性的文章。见《寻根》、《山西文史资料》文字照。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赵荣达《晋商万里古茶路》一书有载:“两湖茶场,主要指湖北省的羊楼洞,蒲圻和湖南临湘县交界的羊楼司与临湘的聂家市一带。”(见《万里古茶路》文字照。
“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高高撑起了聂市历史上盛产砖茶的大旗。该公司年生产能力4000余吨,其产品畅销我国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国等地,并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其砖茶在2005年荣获了国家金奖。2007年,该厂的茶叶出口创汇额在全省茶叶行业中排第五位,其中紧压茶(砖茶)排第一位。新生产的《岳阳楼记》匾茶、“先忧后乐”条幅茶等受到各界欢迎,常委外商来聂市考察和洽谈砖茶生意。见永巨茶业公司的部分产品照。
传统建筑 精美壮观
      约从明代起,聂市的商品经济开始萌芽,集镇初具规模。清代、民国年间发展成为所谓“小汉口”。现存传统建筑有明代的,但多为清代、民国年间。
      石板街。分上、下街,成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街面宽四到五米,路面约两米,铺着蒲圻石,两旁青石镶边,石下有下水道,雨天无泥泞,晴天无灰尘。1958年,全街的石板大部分被撬走那了黄盖湖的铁山咀水闸,只街中尚残存一线。见街道残存的石板照。上街、下街不仅形制未变,且都有部分地段存有“旧街”。见上街老街、下街老街照片。石板街的西部有新街口、福积、土地、胡家、西仪、蔡家等八条小巷,小巷两边系高墙、中间是石块,巷宽1.5米至2米,系聂市老街的入口。现存4处,见福积巷、胡家巷照片。石板桥的东部,即沿聂市河一侧,有方志盛、牌楼口、万寿宫、康公庙、土地巷、方九太、金福堂、大桥等十一条小巷通往聂市河边的码头,宽约2米至2?5米,居民担水、洗涤、运货,极为称便。现存6处。见码头照。
      房屋基本上是三进或两进、上下两层的楼房,每进用石砌的天井隔开。下层前店后宅,前进两边或单边建有木结构的柜台,用于经商;中进、后进建有客厅、厢房或库房,用于会客、住宿或堆放货物;楼上一般都是“跑马楼”,用于存放物品或住人,很少分隔,只在正对天井处置有木质栏杆,以保人身安全;在厢房、库房的适中处置有上小下大的木质天窗(又称“亮斗”),以给下层采光。临街面很少砖砌,大都是木板顶托或遮拦,早晨一块块地取下,傍晚一块块地装上去;木板内侧也是购销货物的柜台。其他三面皆为“风火墙”,墙体用砖石构成,无木料伸出墙外邻居失火,不被殃及;大门有两种,一种是用青石雕凿成的石大门,门片用五六寸厚的木质方料作成,有的还在外面钉以铁皮、铆钉;一种无门框,用木桩、木板代替的。房屋占地面积一般两亩左右。同德元、方至盛、杨茂兴、永成、方兴发几家官宦、富商大户建造的房屋更为壮观,占地多的达十馀亩,少的也有四五亩,有房数十间,一色水磨青砖铺地,天晴不见太阳,下雨不湿脚;天井、台阶和一两米高的墙基全用几米长的条石砌成,在后院或侧旁辟有花园,栽有多种奇花异木;屋里屋外,雕龙绘凤,古色古香,楹联匾额,琳琅满目。清代民国年间,聂市街上有十多家茶行,一百多家商号、住宅。因为战争、洪水和一些人为因素的破坏,相当多的一部分已被拆除或损坏。但古韵犹存,清代、民国年间的住宅、商号仍然不少。现在保存得最为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旧居、店铺有:
      1、姚文海旧居、方兴发旧居。姚文海旧居,位于聂市老街中段,现有住户九户。侧立面为风水门,正立面大门卷棚,正立面上层漏窗,双天井院,中间有过院,过院柱础,二进骑门梁装修精美,天井院装修,什锦窗有暗八仙、戏剧故事等,有狮象、草花龙、笛子等,共六扇。侧院花园、阁楼带回廊。见姚文海屋的全景窗雕、耳墙雕塑。方兴发旧居原系前店后宅,前店已经破烂,后宅住2户,十分完好,其四周系砖石墙,各方有石大门一副,分别通往商店、花园、后院、杂屋,上下两层,中间以天井、天窗相隔,上下各有住房五至六间,全以木板相隔,雕樑、画樑,甚为美观;下层不见地板,全以大树顶托、木板铺就,俗称“阵板房”。见“阵板”、木楼照片。
      2、杨裕兴匹头坊,即杨裕兴住宅。位于聂市老街中北段,现住其后裔一户。青石大门,垂帘柱门罩,青砖雕成,气势雄壮;内为天井院,有楼阁、车模、直棂栏杆、外砌维护墙“369”老砖,一眠斗砌。
      3、姚汉成百货坊、方源顺茶庄。姚汉成百货坊位于上街中部,现有住户两户,方原顺茶庄位于下街尾部,现有3户居户。两处房屋,临街面无砖石墙体,全由天槽、地槽夹持的木桩、门片支撑,早晨卸下,傍晚装上,两侧为“马头墙”,伸出木门、木桩一米的外耳墙,书有商号。形制为天井院、阁楼、门庭有阁楼、硬三角挺。前店后院,以天井相隔;前店两边为木质售货台;天井两旁为账房先生居室;后宅,即商号老板及其家人居室,后墙正中为家神,祀历代祖宗,各房有天窗。此乃清代、民国年间中等商号的典型式样。见两家临街面、室内售货台的照片。
      4、清宣统元年修建的天主教堂,位于下街末端,其主体建筑完好无缺。特别是该教堂的门楼除有关“天主教”三字外,还有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为?纹、连花、花鸟、人物、亭台楼阁等,是地地道道的中西合璧文化。见门头、室内住础照片。
地方文化 独具特色
      聂市这座千秋古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发达的农业、林业、茶叶加工业、商业,即有繁荣昌盛的古代、近现代经济,而且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其传统的民俗文化而言,每年端午节,上街下街,各出龙舟一条,相互竞赛,从新街口一直划到铁桥夺标,胜者除包子、发粑吃个不要外,还有彩金或其他彩礼可得;每年春节,白天的舞龙、玩狮子,晚上的玩花灯、玩竹马、玩彩莲船。见花灯、玩龙舞狮照。时间长达半个月,最为热闹的是上下街比赛抬故事、出天星,双方比剧目、比技巧、比热闹、比富有、比心智(利用抬故事唱对台戏),往往是前有仪仗队擂鼓、鸣锣开道,末有聂市特有的吹打乐“十样锦”殿后,中间挟着一抬抬的故事(内容为传统剧目)或天星,人山人海,浩浩荡荡,鞭炮不断,鼓乐喧天;所谓“十样锦”,系清代前期由江西、武汉的茶商、茶工传进并改造而成,用十种打击乐器演奏,打击的曲牌由《进城》、《白牡丹》、《爪子仁》三种组成,全曲节奏紧张、热烈活泼、富有生气、优美动听,此乐原为聂市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传遍湘北地区。见“十样景”乐器表演照。
      与之相辅相成的雅文化,有乡土文人创作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楹联,见于民国时期的专著即有杨竹荪的《杨竹荪诗文稿》、杨众山的《半耕堂集》、姚子嘉的《毋自欺斋诗稿》、李勃生的《悟园集》和《消残纪念》。现存的已经出版的专集为《毋自欺诗稿》,其草于民国二十一年,印于武昌,主要为聂市的茶诗,胜迹诗,还有在陕西、湖北任官时写的当地胜迹事。见封面、扉页、出影照。
      民间文学十分丰富,有千百首情歌、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仪式歌,他们为广大的平民百姓口耳相传,有的也为民间文学的爱好者收集、整理,国庆村的戴孔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曾收集、精选百多首情歌油印成集。为节省篇幅,这里只几首一些广为人知的茶歌、茶联:
茶歌
聂家市
尖山茶价正当时,真假从来不易知。
只道本山茶叶好,原来还有聂家市。
注:尖山,今羊楼司镇旧称,其地有山曰尖山,故称。
茶乡
绿草如茵茶清香,布谷声声催春忙。
清明茶乡工夫紧,忙煞茶坊少年郎。
茶户
聂市河傍住奴家,郎若有闲来吃茶。
竹篱茅舍风光好,门前一树紫荆花。
茶栈
外厢茶店内客房,茶具香茗小榻床。
细细芬芳香满室,只因晋商返茶乡。
茶庄
广厦仓廪宅院深,高悬短喊慢声声。
更有多般蹊跷事,九六作价兑金银。
茶坊
茶坊包点硬如铁,咸不咸来甜不甜。
只有布衣茶乡客,一杯喝完一杯添。
采茶歌
去年同哥吃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
不信哥到妹家看,床头开着茉莉花。
布谷声声叫得欢
布谷声声叫得欢,四月农家两头忙。
插得秧来茶已老,摘得茶来秧又黄。
妹在茶园把手招
郎在高山做鸟叫,妹在茶园把手招。
爹娘问妹招什么,风吹头发用手招。
冷水泡茶慢慢浓
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恋郎不怕穷。
只要二人情意合,冷水泡茶慢慢浓。
亭联
由聂市通住荆圣的打狗岭茶亭,有杨家门杨伯刚于民国年间的题联:
至岭瞻观怀雅兴;
登亭憩息莫留连。
由聂市通往长安的走马畈凉亭,有秀才、聂市茶商姚子嘉于民国年间的题联:
天地犹旅途,攘攘纷纷,未知何时释手;
光阴同过客,来来往往,请在此处息肩。
由聂市通往文桥的雪坳岭凉亭,有佚名联:
四面皆山,仿若还邀留我坐;
两头是路,便凭择取任君行。
同聂市通往杨家门的花红坳凉亭,有聂市茶商姚文海写于民国年间的题联:
月夜风生,满塘荷叶尽翻白;
春朝日出,一路山花相映红。
由聂市通往羊楼司的二逢桥凉亭,乡绅沈仲山于民国年间题有两副楹联,其一为:
长途漫漫,为苦遄征暂憩足;
独行踽踽,得逢相识且谈心。
又一联为:
都是劳人,休憩时何分尔我;
同为过客,坐谈后各自东西。
由聂市通往朱贝的杨林里凉亭,有两副佚名联,一副为:
客聚茶亭茶聚客;
人行便道便行人。
此系回文联,从最末一字起倒着念,如顺着念一样不变文字。此联与北京昔日“天然居”饭馆名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之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应对之下联似乎更胜一筹。另一联为:
不忘前程万里;
暂来休憩片刻。
聂市通往下西陇岭(今彭畈村)的凉亭,传有佚名联:
孔道通南北;
茶风传古今。
由聂市通往荆圣的马坳凉亭,有佚名联:
息往憩来谋贻远;
栖荫避雨泽流长。
时移境变 价值犹存
随着商贸、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聂市镇街道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已有古街、新街两区,各自功能迥异。新街系商业区域,汽车通过的停靠地;古街原系商业兼居民生活区,现在纯系生活居住地。古街、新街长宽基本相等,即总长1500米,包括住房在内宽20至30米。古街以牌坊为分界点,鄢家桥至牌坊为上街,牌坊至王爷庙为下街。对于组织公益事业,举办文娱体育竞赛活动,昔日多以上街、下街分别捐派或组队。新街无上街下街之分,都系统一捐派或由较大企业赞助解决。
老街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曾几度整改破坏。1938年11月9日即遭日军入侵,是湖南沦陷最早、抗战最激烈的地方,下街半条街被焚毁,多家商店被抢劫一空。1958年“农业大跃进”,街道上的石板大部分被取走建了黄盖湖的铁山咀闸,让聂市大大减少了洪水威胁,却破坏了街道建设。文化大革命中,不少文物古迹被作为“四旧”进行破坏或拆除。1978年以来,在经济大发展,人们对居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新的破坏,不少传统的商号、住宅被拆毁建了“小洋楼”。尽管如此,只要停止乱拆乱改传统建筑,仍具保存价值:
一、因有聂市河、黄盖湖、长江之利,曾系湘北、鄂南一带的水陆交通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货流、物流中心和砖茶制作场所,被誉为“小汉口”。今日,街道的形制仍然清晰可辩,还有十几家商号、住宅、4条小巷、5个码头保存完整,仍具昔日余韵,且有一定规模。
二、聂市古街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挥“万里茶路,南方起点”的历史作用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研究、复制我国的茶马古道、中俄万里茶路的不可多得的实地。正是这个原因,1987年珠江电影制片场拍摄《巴陵大盗》,其在岳州府的外景就摄自此地;2006年风靡全球的《乔家大院》其台词称是乔致庸贩运五夷山茶,而中心道具则是选用的聂市洞庭牌“好湘茶”。见《乔家大院》的广告、砖茶照。今年五月,有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大学、山西电视台组成专题文献《万里举路》拍摄组,又特地来到聂市拍摄了三天,其导演刘杰称:“我从福建武夷山拍起,到了安化,到了湖北洋楼洞,就其实地、实物而言,拍摄最多、最有价值的要数聂市。聂市确系我国万里举路的南方起点,只是过去对这方面宣传得太少,保护的力度太小了一些。”见介绍信的文字照。近几年来,许多省内外新出版的一些茶叶专著以及山西省书报刊登的一些茶叶专论,凡讲到晋商贩茶之事无不讲到聂市。这说明,聂市从宋元直至当今,对于推动茶叶的制作商贸确实起过重大作用。
三、现存的一些传统建筑,有起精湛的建筑技艺,能集中反映清代、民国年间的风貌、风情和技术。各商号、住宅,皆系双砖风火墙,既古朴端庄,又能防火防盗;街道由石板铺就,下有暗沟、排板,天晴无灰尘,下雨不湿脚;商号、住宅墙体讲究美观、坚固,多以条石奠基砌脚,砖要磨光、有棱有角,一色青砖青瓦,要求砌正砌直。同德年间修商号、住宅时,甚至规定砌工每天只能砌二十四口砖。商号、住宅皆有石砌井,它们既是采光之所,亦是滞水、排水之处;地板或用方砖铺成、或用枕木和木版构成,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石雕、木雕美纶美幻;寺庙、祠堂、牌坊不集中成片,而分开点缀于商号与住宅之间。一切对现代建筑的规划布局也有借鉴作用。沿河一带以驳岸、吊脚楼扩大用地,美化河床,是水乡泽国,仍与水争地,有些水塘被长期保留。
破坏严重 保护在急
聂市老街的最早始于战争时期。1938年11月9日,日本侵略?聂市,聂市成了湖南全省危险最早、最久的地方。日军除在聂市杀害许多无辜农民、商人,关押乡绅,逼其组织维村会外,还在入侵之日烧了聂市下街30多家商号,至今荒草凄凄。在1958年围垦黄盖湖,修建铁山咀闸上,街上的石板绝大部分被撬掉建了水闸。见照片。在1954年、1967年又几度遭长江洪水,本地的山洪的侵袭,冲毁了不少商号住宅。见照片。文化大革命中遭致的拆毁、打坏等更为惨重。在上街、下街的分界处,清乾隆二十四年建有一座相当华美的方氏贞节坊。1967年破“四旧”,已被拆除,仅剩一道耳门的下半截,其横档上的“八仙过海”石雕也被凿得面目全非。见照片。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又一部分房子被拆坏和改建。见方兴发屋前进商号的破烂照。存在因已外迁大中城市而老屋成了无人居住,破坏日益严重。
为保护聂市古街,不少新闻媒体呼吁保护。临湘市人民政府在2006年已公布聂市古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区,见文件,聂市镇人民政府在今年5月已发出《关于保护聂市古街的通告》。当地老人,对聂市古街更是情有独钟。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即使儿孙在外修建或购置了小楼房,要他们去同居,而老人们却执拗着要住老屋,对儿孙们一往情深地说:“这是你们祖上创业发家的地方,我能守一天就要守一天” 。见老人独坐门前的照片。姚文海住屋的周 ,文物贩子出五千元的高价要买他家一个窗子,他怎么也不同意,说:“我再穷,你们出的钱再多,这窗子我是不卖的,我要给聂市古街留点古东西” 。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

GMT+8, 2025-1-3 19:5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