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uangg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北佬在黄盖湖流域打码头的故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6-17 17:24:1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乡友们,大家好!

      我回到家乡深挖黄盖湖地域文化,通过文案视频等进行宣传,有幸被引荐给全国著名新学科研究人曾大兴教授认识。曾教授研究的新学科是“文学地理”,并在他的家乡赤壁镇东柳村创办赤壁市文学地理学书院。我参观了他的书院并听曾教授讲解了“地理文学”的大概理论,原来我做的事情就是文学地理工作。

      由于自己写作水平有限,再加上人脉少,无法将我手头的地域方面的文化用文学方式来表达出来。如果有志向回到家乡想从事这方面的创作工作的乡友们,我将毫无保留的为您提供信息资源并带您去实地走访,给您的地理文学创作提供协助。

     祝愿您的地理文学作品能将黄盖湖推向全世界!谢谢!

      以下是我根据黄盖湖发生在1939年至1949年间发生在王家的故事,由AI软件创作的小说《湖乡人家》,敬请您回家在此基础上改编创作。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第二节  初到太平口​





长江黄盖交汇点,太平古街好地段。​
青石路上人挤人,百多家店紧相连。​
杂货店里货物全,药店飘出草药鲜。​
包子馒头热气冒,馄饨锅里浪翻卷。​
铁匠铺中火星溅,裁缝机声耳边传。​
商船挤满小码头,货物堆得像小山。​
王佑江,划小船,带着儿子来这边。​
住在船上不喊苦,打鱼搬货把梦圆。


     在黄盖湖与长江的交汇处,有一处令人瞩目的所在 —— 太平口古街。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湖乡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古街依水而建,长达一里多路,街边店铺林立,多达 150 余家商户在此扎根。这里,是崇阳赵李桥山货、茶叶等物资运往长江的必经之路。铁山咀作为转运枢纽,承载着无数商船的往来,而太平口,凭借其平缓的水流,成为了商船进入长江前绝佳的停靠码头。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唤醒了这座古老而繁华的街道。杂货店率先开门,店主们忙着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从日常的锅碗瓢盆到精致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满足着往来行人与周边居民的各种需求。不远处的药店,飘出阵阵药香,老药师们熟练地抓药、配药,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吃店的伙计们也早已忙碌起来,蒸笼里热气腾腾,包子、馒头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路人纷纷驻足。馄饨摊前,摊主手法娴熟地将薄如蝉翼的馄饨皮包裹着鲜嫩的肉馅,投入翻滚的锅中,片刻后,一碗碗鲜香可口的馄饨便端上了桌。酒楼里,大厨们精心烹制着一道道美味佳肴,鱼香肉丝、粉蒸排骨等招牌菜引得食客们大快朵颐。店内人声鼎沸,食客们或是谈天说地,或是洽谈生意,热闹非凡。


     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燃烧,铁匠师傅们抡起大锤,一下又一下地锻打着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伴随着 “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一件件坚固耐用的农具、刀具在他们手中诞生。裁缝店中,裁缝们飞针走线,将一匹匹布料变成合身的衣裳,为人们增添生活的色彩。


     往来于古街的人群络绎不绝。有从崇阳赵李桥赶来的船工,他们带着辛勤劳作的成果,满脸疲惫却又带着对生活的期望;有周边乡村的百姓,背着自家的农产品,来此换取生活用品;还有南来北往的商贾,怀揣着商业的梦想,在这条古街上寻找着商机。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在古街的各个角落穿梭。


     码头上,商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一起。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一包包茶叶、一箱箱山货被有序地搬上搬下。船主们则在一旁指挥着,与商户们讨价还价,敲定着生意。船只的桅杆如林,船帆随风飘动,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街上,给整个街道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古街渐渐安静下来,但仍有几家店铺亮着灯,为那些赶路的人提供着最后的便利。太平口古街,在这一天的喧嚣与繁华中,见证了人们的奋斗与生活,它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散发着永不褪色的繁华光芒 。


     王佑江带着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划着破旧的小船,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颠簸了许久,终于抵达了太平口。初来乍到,他们只能暂住在船上,狭小的空间,潮湿的环境,却无法磨灭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
     王佑江凭借着一身出色的打鱼本领,每天天不亮就带着王逸舟前往黄盖湖及上游的新店河与源潭河。他们撒网、收网,动作娴熟,每一次拉起渔网,都带着对生活的期待。打来的鱼,被他们拿到太平口古街、新店古街、聂市古街的市场上售卖。而王勇毅则听从父亲的安排,每天早早地来到太平口古街,在街边等待搬运的活计。他那结实的身板,憨厚的笑容,很快就赢得了一些商家的信任。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第三节 搭建草棚,开启新生活​





洪水无情毁故园,父子三人渡江南。​
太平口畔寻空地,傍水临街好营盘。​
晓踏河岸觅劲草,暮入山林伐良椽。​
长茅选罢汗如雨,直木伐成力未残。​
木竖绳扎架初立,茅铺竹缚顶渐圆。​
邻里相助情暖暖,数日辛劳终得安。​
草棚虽简遮风雨,鱼货勤收市巷传。​
勇毅搬工酬岁月,逸舟理鲤笑开颜。​
棚中灯火映欢语,新梦从今此地延。


       王佑江带着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在洪水的肆虐下,背井离乡,从江北洪湖的王家洲来到了长江对面的太平口。初来乍到,他们只能挤在狭小潮湿的船上,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飘摇度日,可即便处境艰难,父子三人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之火却从未熄灭。


       经过一番仔细寻觅,王佑江相中了太平口古街河道边的一块空地。这里紧邻河流,取水方便,又靠近古街,无论是卖鱼还是承接搬运活儿都极为便利。选定地址后,父子三人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搭建草棚的事宜。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父子三人便迎着略带凉意的江风出门了。他们沿着河岸寻找合适的茅草,王佑江经验丰富,一边走一边给两个儿子传授辨别茅草好坏的诀窍:“勇毅、逸舟,你们看,这茅草要选又长又结实的,这样搭出来的棚子才经得住风雨。” 兄弟俩听得认真,不时蹲下身子,伸手摸摸茅草的质地,挑出最上乘的抱在怀里。


       除了茅草,搭建草棚还需要木材做支撑框架。王佑江带着儿子们来到附近的山林,林中树木种类繁多,可他们需要的是笔直且粗细适中的木材。王勇毅和王逸舟年轻力壮,干劲十足,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王佑江则在一旁指导他们如何下斧才能既省力又高效。每砍倒一棵树木,父子三人都齐心协力将其拖出山林,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


       材料备齐后,搭建工作正式开始。王佑江站在空地上,指挥着儿子们将木材一根根竖起,用绳索牢牢捆绑固定,搭建成棚子的骨架。王勇毅负责扶住木材,确保其垂直稳定,王逸舟则在一旁递上绳索和工具。遇到棘手的问题,父子三人便停下手中的活儿,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你一言我一语,最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接着便是铺设茅草。王佑江亲自爬上棚顶,将茅草一层一层地铺好,并用竹条和麻绳加以固定,确保茅草不会被风吹落。王勇毅和王逸舟则在下面将整理好的茅草递给他,三人配合默契,有条不紊。随着茅草逐渐覆盖棚顶,一个初具雏形的草棚呈现在眼前。


       周边的居民们看到王家父子忙碌的身影,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有的居民路过时,会停下脚步,夸赞几句:“这王家父子可真勤快,看着这草棚,以后日子肯定有盼头。” 还有些热心的居民,主动上前帮忙,有的帮忙递工具,有的分享自己搭建房屋的经验。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草棚的搭建进度加快了许多。


       经过数天的努力,一座简陋却结实的草棚终于搭建完成。父子三人站在草棚前,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草棚外观简单,仅仅能遮风挡雨,但在他们心中,这是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扎根的标志,是新生活的起点。


       从那以后,王佑江依旧每天天不亮就带着王逸舟去黄盖湖及上游的河流打鱼。每次收获归来,父子俩便在草棚前将鱼分类整理,等待着顾客上门。王佑江为人豪爽,卖鱼时从不缺斤少两,价格也公道合理;王逸舟热情好客,总是耐心地为顾客挑选最新鲜的鱼。而王勇毅则在古街上四处揽活儿,凭借着一身力气和踏实肯干的态度,为往来商家搬运货物。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从不抱怨,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家父子的勤劳和诚信在太平口古街渐渐有了口碑。居民们都愿意到王佑江家里买鱼,找王勇毅搬运货物。生意越来越好,父子三人的生活也逐渐安稳起来。每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草棚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分享着一天的经历和收获,虽然饭菜并不丰盛,但欢声笑语回荡在草棚内,充满了温馨。


       这座小小的草棚,见证了王家父子在太平口的奋斗历程,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它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更是他们开启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客户端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黄盖之家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GMT+8, 2025-7-3 20:53 , Processed in 0.125003 second(s), 2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