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开2500年前的土城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9:06: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开2500年前的土城之谜
----战国、西汉土城勘探略览
郑斌

      赤壁新店土城是一座战国与西汉两个时期大小不同的土城城址,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1年和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迄今鄂南发现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址。战国大土城没有文字记载。西汉小土城据湖北通志载:“吴孙权遣鲁肃征零陵于此筑城。”1999年7月至2002年元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咸宁市博物馆、赤壁市博物馆配合北京至珠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先后5次对城址及周围丘陵墓地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共8个点,面积1884平方米。城外发掘土坑墓108座,城内发掘战国瓮棺墓5座,瓦棺墓2座,宋墓1座。通过城内外考古、勘探,确定了两座土城的规模、城垣的结构及建筑方法。对城址出土的遗物、墓葬的随葬品进行了分类、分析,对其文化属性、风俗习惯、居住品位、属地层次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版了《赤壁土城考古》专著,赤壁市博物馆开辟了《战国土城墓葬出土文物展厅》等,并有详细调查、勘探、发掘报告。






      战国、西汉土城(以下简称土城)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镇土城村,距武汉市138公里,至赤壁市城区15.5公里,西至新店镇5公里,西南隔潘河距湖南省临湘市城区25.9公里,地理座标(北京座标系)东经113度2分29秒,北纬29度37分31秒。

      土城由战国和西汉两座不同时代的城址重叠构成。西汉城址位于战国城址的西南部,占战国城址面积的五分之一。西汉城址的西垣沿用了战国城址西垣南段,南垣叠压战国城的南垣西段。

      战国城垣呈南北向长方形,只有少数地段仍耸立在地面。北垣长580米、残高1.8米、面宽15米、底宽18米;南垣长605米、残高4米、面宽15米、底宽21米;西垣长886米、残高1米、面宽15米、底宽22米;东垣长868米、残高1米、面宽14米、底宽16米。城垣均较直,四角成切角,城垣周长3265米。城址南北长978米,东西宽72米,面积745236平方米,方向348度。城垣的东、南、西、北各一外缺口,铲探确定这四处缺口是战国城址的城门遗址。门道宽8-12米,有的门道还发现有向城内外延伸的路土。战国城址的城垣外有一周护城濠,护城濠品宽25米、底宽20米、深4米左右。护城濠从南垣中部向南与潘河相通。

      战国城内分布有不同时代的文化层,自上而下分布有明清文化层、宋代文化层、西汉代文化层、战国文化层,以战国文化层为主。战国文化层为深灰土与黑灰土,土质较软。包含有灰陶鬲足盂口沿、豆柄,有的部位还含草木灰烬和红土块,厚0.5米左右。城内挖出两座房屋夯土建筑台基,编号战F1、战F2,F1位于城东北部,F2位于城西北部。

      汉代城址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西、北四垣较直。西垣保护较好,高出地面2米左右。北垣长360米、面残宽11米,底宽22米、残高2米;南垣长314米、面宽11.5米、底宽20米、残存高度4.7米;西垣长365米、面残宽10米、底宽21米;东垣长410米、地面残存高度1米、面残宽8米,地面以下高度1.2米、底宽20米左右。城垣周长1449米,四垣拐角呈90度。城址南北长415米、东西宽366米,面积151890平方米。西汉城垣上分布有4处缺口,东、南、西、北垣各1处。铲探确定4处缺口是城址的东、南、西、北城门。门道长20米、宽6米左右。有的门道发现路土地,北城门西侧还发现有排水沟。西汉城垣外也有一周护城濠,护城濠口宽20米、底宽16米、深3.8米左右。

      西汉城址内分布有明清、宋、西汉、战国文化层,其中以西汉文化层堆积最厚,厚约0.8米。城内分布有西汉房屋夯建筑台基6座。

      调查铲探发现,土城外围还分布有基地和遗址,与城址相关的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岗上,由北至南依次分布有吴家后背山基地、花园岭基地、猪头墩基地、王家岭基地。吴家后背山岗基地发现有东汉砖室墓砖,应为东汉墓地。在花园岭、猪头墩、王家岭铲探出大量战国土坑墓,城外调查发现两处遗址,一处为王家岭属周代遗址,一处为土城垣外潘河边属战国汉代遗址。





      在两座城址选择8个地点进行了发掘,分别是战国城址西垣北段解剖;南垣西端城垣解剖;东垣缺口发掘;战国城内西北部雷家湾发掘;西汉城址北垣中段发掘;西垣中段城垣解剖;西汉城内中心台基周家坟地发掘;南垣外木构建筑遗迹发掘。通过对城垣解剖,城垣缺口和城内外遗迹的发掘,基本上确定了城垣的建筑方法,两期城垣的叠压关系、城门的型制、城址的年代等一系列问题。

      城内的出土遗物按质地分有陶器、铁器、瓷器、石器。按功用分有生活器皿、生产工具、建筑材料。生活器皿均为陶质器和瓷质器,器类有:鬲、盂、罐、豆、壶、盆、瓷碗;生产工具除1件石器外,全是铁质器,器类有铁钎、锛、斧、凿;建筑材料全是陶质简瓦、板瓦与瓦当。

      城址分期依据8个发掘地点的层位关系。根据层位关系从横向纵向角度判断器物的类型,从器物类型的特征着手,结合层位关系寻找各类器的演变轨迹来区分式别,在确定区别的基础上,将所有器类型式列成层位关系的对应表,据类型式早晚关系的变 化程度确定早晚关系。

      战国城址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春秋晚期,第二期为战国早期,第三期为战国中期,第四期为战国晚期;西汉城址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西汉早期,第二期为西汉中期,第三期为西汉晚期。






      土城外发掘战国墓108座,城内发掘战国瓦棺墓4座,瓮棺墓3座,宋代墓1座。战国墓出土于王家岭和花园岭墓地,西汉瓦棺墓和瓮棺墓出土于土城内西北角,宋墓出土于战国城西垣中段。

      王家岭墓地和花园岭墓发掘土坑竖穴墓108座,除WM59外,均属战国时期楚墓。

      墓葬型制:墓坑长度(以底长边计)2.1-5.1米,宽度(墓底宽长比)0.28-0.90米。设置墓道的8墓,墓道最长2.6-9米。设置壁龛的8座,壁龛空间0.053-1.458立方米。修筑生土台阶的7墓,坑底修筑熟土台阶的7墓,兼有生土、熟土台阶的2墓。坑上部回填花土、底部填青灰泥或白膏泥的11墓,仅回填花土的97墓。

      葬具均无保存,仅少数墓有棺椁腐烂痕迹。因尸骨均腐烂无痕,所有墓葬葬式不明。王家岭凡有墓道的或较大的墓头向一律朝东,其余方向不一;花园岭有墓道的墓向一律朝北。随葬的器皿放置于头箱、边箱、棺侧、头端不等,兵器一般置于棺内一侧,佩饰杂件一般随身于棺内。

      随葬器物:108座墓中有9墓无随葬品,出土器物955件,其中陶器799件,铜器105件,锡器(残)6件,玉器41件,料器(残)6件,石器1件。

      陶器均为泥质陶。其中仿铜陶器器类为鬲、盂、罐、豆。

      铜器仅WM9出铜礼器提梁壶、敦各1件,WM31出1件残鼎足,其余多为兵器剑、戈、镞,少数车马器。
玉器有壁、佩、珠、管等,料器仅有料珠3颗,石器唯研磨器1件。

      战国楚墓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其身份等级推断为上士(甲类墓),中士或下士(乙类墓),一般庶民(丙类日用陶器墓),贫民(丁类墓)。

      107座战国楚墓的期别年代为三期六段:一期一段(战国早期早段)、一期二段(战国早期晚段)、二期三段(战国中期早段)、二期四段(战国中期晚段)、三期五段(战国晚期早段)、三期六段(战国晚期晚段)。

      城内战国瓮棺、瓦棺墓位于大城西北角城区内。由北向南分五组排列,西南至东北走向,均为土坑浅穴,墓坑有圆形、不规则椭圆形、长方形。瓮棺葬具有陶瓮、瓦棺用板瓦,因尸骨腐烂,葬式均不明。据瓮棺、瓦棺所处的层位关系和瓮瓦的时代特征,将瓮M2、M5、M6、M7、的时代断定在战国早期晚段,瓦M3、M4、M1的时代为战国中期早段。

      在解剖土城西垣中段时,发现一座宋代长方形鉴穴墓,坑口长1.88米,宽1.16米、深0.8米。葬具与尸骨腐烂无痕。随葬口置于坑底东端,器类有青瓷碗2件、罐1件、执壶2件、铜镜1件。此墓的年代为北宋中、晚期之际。

      通过对赤壁新店土城城址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出土的遗物、墓地出土的随葬品,具有战国墓葬的鲜明的楚文化特征,是战国时代楚国设立长江以南的一座城邑,也是湖北省江南发现的唯一一处楚国城地。土城的西汉城址,也是鄂东南首次公布西汉考古材料,对研究西汉考古文化以及三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赤壁新店土城为探索不同区域的楚文化和西汉代文化及三国文化提供了一批实物依据,充分证明了潘河流域的土城文化历史底蕴十分厚重,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并驾齐驱,它将光耀荆楚,灿烂华夏。


土城遗址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

GMT+8, 2024-5-17 12:31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