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盖湖流域渔村小人物群像的人性之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盖湖流域渔村小人物群像的人性之光
         邱从仁

  欣读《湘江文艺》2024年第6期袁硕士中篇小说《红旗村》,如同赴一场黄盖湖渔村渔事生活变迁之旅。该小说以湘鄂交界水域的红旗村为背景,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何守护、何布阳、荷花、陈春红等渔民们逐渐接受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踏着酽酽烟火味进入读者视野,演绎了一曲曲靠湖吃湖、有情有爱、人湖相依、穷则思变的和谐发展乐章。作者用饱满细腻、情融于景的笔触,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渔乡俗语,深情描绘了旑旎绮丽、烟波浩淼、锦鳞游泳、渔歌唱晚的原生态江南鱼村风光,也给我们带来了黄盖湖渔家粗犷豪爽、勇往向前、向善向美的人性温暖和光辉。

  一、爱恨交织,俚俗风趣颂扬了湖乡渔家纯真爱情


  在实施十年禁渔政策、渔民退渔上岸大背景下,作者以主人公何守护暴风雨中义救荷花却被何布阳截胡,演绎相爱不得的渔民故事为明线,人们渐次退渔还湖、纷纷上岸另谋出路为暗线,成功运用倒叙、顺叙、旁叙等笔法,夹杂大量黄盖湖当地轻快形象的乡野俚俗字句,亲切自然讲述了何守护与荷花的两情相悦却不能拥有之恋,荷花对何守护自然流露的感恩与牵挂,何布阳与荷花的寻常夫妻之情,陈春红与何守护的琴瑟和谐之欢。他们看似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乱麻,但他们居于湖乡渔家的本性良善,坚守道德和家庭底线,人前人后敢爱敢恨,却仅止步于默默关心呵护,光明磊落为对方着想,尽己力量帮衬对方,不敢越雷池一步,互相扶持走向禁渔还湖的变迁之路。荷花的敢爱,体现在知恩图报,如“荷花从何守护家门口一把藤椅上,把衣服收起,跑湖边给他们父子洗衣。”“荷花心里琢磨,既然何守护得不到了,一根骨头不能哄几条狗,一根鱼刺不能哄几只猫,还不如给他找个姑娘,有个抬轿的。”何守护的敢爱,却是“自从何布阳与荷花结婚,自己却从来都没正眼看过荷花一眼,连闹洞房都没去。这也就算了,可何布阳不该打荷花,洗条短裤又有好大的事呢?……看来这何布阳不打不晓得学乖。”,身正不怕影子斜,他要自证清白,同时为荷花讨回公道。何布阳的敢恨,就有点酸溜溜的了,“一听到是何守护的名字,浑身猫狸抓了,气冲冲地去找荷花,没等荷花开口,起手就给她一耳光,差点把她脖子打落了枕。”然而,在知晓何布阳、荷花不能生育小孩的困境时,何守护和陈春红夫妻同心,瞒着何布阳偷偷与荷花商量,不顾当时生育二胎要结扎的计生政策,吃住泡在湖里风餐露宿近一年,只为荷花送去一个大胖小子——胖鲶鱼。在打鱼禁渔、分湖到户、电鱼毒鱼等变迁困境中,他们坎坷多舛,历经磨难,有过爱在心头口难开的惺惺相惜,有过鸡毛蒜皮的争吵打闹,但上错花轿倒也没嫁错郞,双双对对踏实过日子,各自夫妻善缘善果。结尾讲述了禁渔上岸新政后,大学生村官龙振兴与小鸬鹚意外重逢,着墨不多,饶有趣味,一句“有戏”,或许又将拉开湖区新生代爱情故事,给读者带来无限神往和希望。


  二、爱湖亲湖,原汁原味描摹了勤劳质朴的渔村生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盖湖流域青年作家,袁硕士字里行间都是对黄盖湖绝美风情的深深眷恋,对家乡渔村渔事发自内心的浓情写意。如介绍黄盖湖方言杂揉江南话、坦渡“挖泥族”、湘湄县官方话长安话,翘舌余音,郎情妹意,在作者眼里竟成天籁之音。连呼唤孩子小名,渔民们也顺手拈来,诸如大鳡鱼、小鸬鹚、小翘白、胖鲶鱼之类的,叫得亲切顺口,甚至对镇里派来落实渔民政策的大学生村官,在爱屋及乌的陈春红看来都是黄盖湖一份子,“他就是条鳊鱼,蛮耐看,我喜欢”。


  在作者一叹三咏的抒情笔下,黄盖湖成为当地渔民倾注情感、故土难离的精神家园和温馨寓所。主人公何守护一辈子坚守黄盖湖,乡亲们相约“日出临湖而渔、日落枕船而眠”网鱼时,他首当其冲劈波斩浪在打鱼;乡亲们分湖到户开展网箱养鱼时,他仍执着淡定往返于黄盖湖坚持传统作业;部分不良分子为谋取私利罔顾国家禁令疯狂电鱼毒鱼炸鱼,摆“迷魂阵”“粘鸟网”破坏生态竭泽而渔时,他感到压抑愤怒却无计可施,只能尽个人力量救助那些可怜中招的大鱼、大鸟甚至江猪,他如同《堂吉诃德》里穿破旧盔甲、骑瘦马的穷困潦倒斗士,落寞独钓黄盖湖;而国家实施禁渔上岸新政后,他还是心醉神驰黄盖湖波澜不惊、一碧万顷的壮阔胸襟,义无返顾充当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套上红袖章巡湖护湖,成为黄盖湖最后一个渔民。爱之深念之切,何守护等渔民祖祖辈辈临湖而居、靠传统打鱼为业,黄盖湖就是他们生命和全部,他们早已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融入宽广壮阔的黄盖湖,愿用他们卑微的生命为之坚守,为之佑护,为之歌唱,为之奋斗。读者从何守护格格不入的坐七星坝发呆、愿做“犟头精”打死不上岸等小故事中,“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可感同身受理解和敬仰渔民们浸入骨髓的爱湖亲湖赤子情怀和精神眷恋。当然,还有口无遮拦、喜欢撒泼、爱得坦荡的荷花,畏前怕后、有点投机偏信、且家暴倾向的队长何布阳,鬼灵惊怪、胆大心细、为人仗义、懂得驭夫之术的陈春红等其他渔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宛在眼前,读者也能与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闹,一起感受湖乡生活的美好点滴。


  三、真挚真诚,细腻传神讴歌了渔民们守望互助情感


  《红旗村》开头写何守护于惊涛骇浪中救起了翻船落难的荷花父女俩,虽说荷花被截胡阴差阳错嫁给了何布阳,何守护心里酸溜溜的,荷花小俩口结婚也没去讨杯酒喝,但他堂堂正正,不求回报,正如其父何藕所说,“偶然碰到,不足为奇,湖里的人,哪个碰到这事,不会搭把手?”荷花用另一种爱的方式为何守护父子俩浣洗衣服,被何布阳误会闹矛盾出走娘家时,其父亲荷雄从湖北对岸带着礼物过来劝和,巧妙解开了何守护父子俩心结,道出了曾经在湖中捞出了小时候在船上嬉耍落水的何守护兄弟俩。患难湖乡人,遇险当相助,荷雄亦显现同为渔人的豪气,“而今不讲江湖了,但还要讲义气,黄盖讲大义,有担当,忍辱负重。”并由衷夸赞何守护,“好小子!这才是湖里人。”


  何宇护夫妇俩躲避计划生育给荷花生娃那阵子,作为队长的何布阳并不知内情,陪同妇女干事来查环查孕,多次到何守护弟弟家探讯无果后,他动了怒气决心“搞点动静出来”以敬效尤,领着计生办一帮后生来硬的,“没抓到人就拖船,拿网,没收渔具。”逼得何守护弟媳陈一秀撒泼骂街,他弟弟何守佳操刀追着何布阳讨说法。何布阳心中有愧,最后答应动员乡邻帮助何守护弟弟建房子。他“带着大家挑湖泥、盖芦苇、铺彩布。”仅十来天功夫,何守佳所建的红彤彤小窝棚有了看相,何布阳喟叹,“这个冤仇该了结了”。同住黄盖湖,共享一片天,哪有不磕磕碰碰的?渔村乡亲们的矛盾船头相闹船尾合,谁家有什么难处,遇到什么危险,大家都尽释前嫌,同仇敌忾,腾出时间相帮,忘我舍命救助,彰显了湖乡渔民的勇敢无畏精神和守望相助氛围。


  黄盖湖流域青年作家袁硕士笔下的《红旗村》,以情景交融的叙事风格和人湖和谐共处的深刻内涵,通过黄盖湖流域渔村小人物群像塑造,刻画了传统生活方式在湖乡现代化进程中的瓦解趋变,多彩多姿映照出渔民们心态历程、人性微光和湖乡眷恋,再现了“守护一江碧水”生态文明背景下渔民们的生存困境、破圈发展与振兴愿景,给长江流域渔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文学探索和现实思考。


本文转载于岳阳红网论坛,作者网名:汝城邱从仁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客户端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黄盖之家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GMT+8, 2025-11-5 03:12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24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