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秘川字砖茶渊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6 13:22: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秘川字砖茶渊源
——追寻前人足迹 重走万里茶道
冀广川

      介休市冀氏文化研究会和介休市影视协会于 2021 年10月联合举办了“明清介休茶商后裔重 走万里茶道”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该项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任务,就是 “把晋商冀家 文化送出去;沿晋商冀家先祖贩茶贸易的踪迹,挖掘茶道文化,寻找冀家贩茶资料、遗存、 历史传说等;把晋商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触很深,茶道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存 留于沿线各地,既见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先人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拼博精神,和 衷共济,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学习。 这次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赤壁段。赤壁盛产砖茶,是中国著名的“砖茶之乡”,其 中以川字青砖茶历史最为悠久,也最富盛名。据俄国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的《蒙古与 蒙古人》记载,在蒙古地区,即使是最富有的商人和牧民,也在只喝川字青砖茶。并且,川 字青砖茶曾经一度代替蒙古的货币,在蒙古地区通行百年之久。在赤壁更能体会到浓浓的青 砖茶文化。进入赤壁,在路上常常可见绿波千倾的茶园,偶有茶厂点缀其间。“万里寻茶道, 赤壁借东风”,就连路上的标语也与茶有关 系。在乘坐出租车时,我问司机师傅赤壁啥最出名?师傅随口说,“青砖茶,特别是川 字砖茶是特产。"在当地人的心里,青砖茶 比赤壁古战场都出名。在赤壁市我们有幸见 到了“赤壁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冯晓光老 师,冯晓光老师正负责筹办“2021 年一带一 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他在百忙中 挤时间接待了我们走访团一行,一同参加接 待的还有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的黄友谊教 授、青砖茶研究院的孙新平院长。交谈中我 们了解到,在政府的支持推动下,青砖茶不 断创新,茶已是赤壁的重要产业,今后将融入更多中华文化元素,让全世界人民享受到青砖 茶韵,让青砖茶成为连通世界的品牌。黄友谊教授讲:是历朝茶马互市政策和无所不能的晋 商茶邦,成就了羊楼洞世界茶业第一古镇和万里茶道源头的重要地位。孙新平老师说,他前 些年在羊楼洞调研时曾与一个老人聊天,老人说是山西冀家最早来羊楼洞开发砖茶的,冀是 河北省简称的那个冀。当时没在意,不知道那个老人姓什么,现在还在不在世。由于时间紧 迫,我们不能进一步求证。据《蒲圻志》记载:“乾隆年间,山西两大茶商三玉川、巨盛川 来羊楼洞设庄收茶压砖,每年生产帽盒茶 8000 担”。这些印证了晋商冀家资料的真实性。 根据晋商冀家资料记载,冀家在明代已开设茶庄经销茶叶,经数代人努力,到雍正年间, 在赤壁羊楼洞成功压制出第一块黑砖茶,命名为“川”字牌砖茶,并远销到辽蒙俄,神话般 开拓了中俄茶叶之路,今称万里茶路。


探秘川字砖茶渊源:走访团一行与冯晓光老师等专家合影

      山西介休不产茶,但从我年幼记事起我的父亲就酷爱喝茶,茶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品。长 大后发现,介休人和汾阳人,人人爱喝茶,而周边地区,如灵石,平遥,沁源,祁县,文水, 孝义等这些地方的人很少喝茶。后来才了解到,介休人、汾阳人爱喝茶的习惯和晋商冀家有关。 是介休晋商冀家在历史上多年经营茶叶的结果。 较早资料记载的是在道光三十年腊月初二,冀家十七世马太夫人写的冀家《经商赋》, 其中关于茶事有这样记叙:“吾辈曾祖(十四世冀州升)……,足涉资水河,心糸羊楼峒。 毛茶荟萃汉正街,高师精压‘巨盛川’。纳贤言开拓古北口,尊良友茗易辽蒙俄……,大父 (爷爷)之瑜……,闽北、晋阳、恰克图,下梅、祁县、买卖城(下梅指福建夷山下的下梅 村茶市。买卖城指处蒙古恰克图贸易市场)。万里贩茶路,数载记春秋。今日介邑捧杯饮茶, 当思祖父插柳德荫。”充分说明在晋商冀家的影响下,在清代道光年间,介休人已普遍喝茶。 介休地区喝茶烧水用的工具也说明当地人喝茶和冀家以前贩茶有关。介休一带几乎每家 都有一把细桶形的煮水神器,长约 35 厘米,直径约 7 厘米,它上端一侧是出水口,另一侧 是把手,顶部有盖,一般为铜质。一壶水插入灶内两三分钟 即可沸腾。这种烧水壶很适合人们生活习惯和当地火灶特点, 因为泡的是晋商冀家巨盛川茶坊产的“川”字牌砖茶,所以 人们称此水壶为川壶或茶川。因为此壶烧水方便快捷,对炉 灶要求简单,用柴用煤皆适用,很受民众欢迎,很快流传开 来。不仅出现在山西,河北,内蒙等茶道上,到清中后期随 着北方饮茶人数的增多,川壶走进了诸多北方地区的百姓 家。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秋,冀家十七世冀国定的葬 礼中,关于茶房用具的清单里,记载有“茶川”(川壶)。现 在好多人把川壶写成汆壶,“氽”是一个非常晚近的后起字, 康熙字典不收。最早有记录的是元朝的《中原音韵》,记载 了这个字的读音是“谜”mí。而在《中原音韵》 川壶 之后所能寻找到“汆”字的解释,就全部是《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之类现当代出版的辞书了。川壶在流传中因大多人不知其 意,有人便写成了谐音汆壶,说的远了。川壶煮水泡茶经过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历经沧桑,承载着历史,可谓万里茶道上的活化石。 关于万里茶道的“川”字青砖茶的真正寓意,一直没有资料具体记载,有说是为了让俄 蒙人易于辨认,用手指一摸就可知道砖茶 质量好坏,有的说是商家为了让生意川流 不息,蒸蒸日上,还有说是因为生产地有 三条泉水汇聚,众说纷纭。现在就晋商冀 家资料的记载和历史事件,对“川”字牌 青砖茶产生基因进行一一解码。


探秘川字砖茶渊源:介休人烧水用的川壶

      山西介休晋商冀家经商始于明正德 年间,到嘉靖年间冀家已是闻名汾州的商 户。冀氏十一世冀文林由于诚信仗义乐于 助人深得朝庭官员王崇古赏识,在嘉靖 23 年(1544 年)春天,王崇古让其妹子 与冀文林完婚。王氏家族与冀氏家族联姻。 王崇古,号鉴川,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 人。其家族经商,晋商王家在明代晋商中 堪称翘楚。嘉靖 31 年(1552 年),在王 崇古的关照帮助下,冀文林在襄阳开设 “复盛”号布庄。随后在襄阳又开设绸缎 庄,粮行,茶庄。冀家襄阳复盛号的创立, 是其家族经商史上的里程碑,对冀家及至 晋商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冀家对王崇 古的帮助铭记于心。 隆庆五年,在时任山西、宣大总督王崇古和时任大同巡抚方逢时(后又任山西、宣大 总督)的操作策动下,明朝和蒙古达成和解,称隆庆和议。隆庆和议解决朝庭和蒙古的敌对 状态,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隆庆和议对明代的经济贸易具有非常重要影响,使中原内 陆及湖广等地的物资与蒙古等边 外物资互相贸易,为广大商人提供 了商机。晋商此时可谓占据天时, 地利,人和,众多晋商抓住机遇, 大显身手,称雄华夏商界。晋商有 着悠久的贩运贸易传统,通过南北 物品交流,民间南北商路有了初形。 蒙古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与之 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蒙古 族人日常生活中重视饮品的饮食 习俗。由于喝茶后身心得到极大舒 适,能够提高改善生活质量,茶成 了蒙古贵族及平民生活渴望 得到的物品。在这次南北贸易中, 对南北贸易的影响 茶逐渐成为重要货物之一,并且份 额逐步扩大。 方逢时,嘉鱼黄冈湖人,出生在羊楼洞附近的黄盖湖,方氏家族是当地影响很大的望族。 他的宗族所在地“方家祠堂”在羊楼洞产茶区的临湘聂市镇,方家与羊楼洞茶的关系可以说 是非常紧密。隆庆五年(1571 年),明朝政府首次在大同、宣府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但 明廷一直把茶作为战略物品,严格管制茶的交易。绝大部分为官营。当时,方逢时正是大同 一带的封疆大吏,他的上司是晋商翘楚王氏家族的王崇古。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隆庆和议 后,虽然表面上茶市是由官营,但走私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 十三年(1585 年),中茶易马……湖南茶商率越境私贩”。据《蒲圻志》记载,明万历二十 五年设羊楼洞镇,在隆庆和议数十年后的羊楼洞很快成为商业集镇。可以说,在明代羊楼洞 地区的茶叶已批量进入蒙古地区。


探秘川字砖茶渊源:位于北辛武村的琉璃牌坊

      山西介休晋商冀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南北贩茶的丰厚利润,萌发了长途贩茶的意愿。但 由于当时制茶技术的局限,茶叶不宜长期存放,也不宜长途贩运,而且朝廷对茶的严格控制。 冀家数代人一直等待时机,在各地开设茶庄,留意各地茶的习性,制茶技术及经营方式,对 茶的了解不断加深积累。 清初清朝政府继承了明朝的茶马贸易体制。到了清康熙后期,朝廷对茶贸易逐步由参与 者转向管理为主,对茶的贸易转向以课茶税为主。冀氏十五世冀州升敏锐地感觉到商机来了, 联合其他晋商奔波于南方诸产茶地,遍访茶农结交茶商,通过了解更加坚定了他长途贩茶的 决心。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冀州升和范毓馪与江西婺源县茶商鲍氏共同居住半月之久, 鲍氏细心地向他们介绍了婺源人贩茶的历史,并讲述了婺源茶的采选,加工,包装,存储, 运输和纳税等。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冀州升和范毓馪前往福建,居住在武夷山下梅村 茶商李氏家中一月有余。他二人跋山涉水深入茶区观察茶情,向茶农请询采摘事宜,向茶师 请教焙茶技艺,与茶商探讨茶事贸易。收获甚大。雍正元年(1723 年)年初夏,冀州升和 族侄冀之义驱马车来到湖南益阳安化茶区,了解茶情,熟悉茶市。在安化认识了茶商苗氏, 逐成好友。苗氏祖籍陕西泾阳,自祖父开始到安化釆购黑茶,再转运到家乡泾阳加工成茯砖 茶,然后销售至西北甚至更。五十余年来,苗氏三代精心经营,获利巨大。泾阳茶商苗氏这 种异地地加工所形成的茶品牌,对冀州升启发很大,根据他长期远途贸易的经验和对茶事的 了解,一幅从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的长途贩茶蓝图在他脑海中已然成型。 清雍正三年(1725 年)夏,冀州升和山西榆次晋商巨贾郝氏合营,聘请陕西泾阳县的 薛师傅到蒲圻羊楼洞,利用当地黑毛茶试制砖茶。薛师傅自幼随祖父研制茯砖茶,为人诚实, 虚心求教,干事精益求精,是当时泾阳闻名的压制茯砖茶高手。薛师傅来到羊楼峒后,拜访 当地茶农,了解当地制茶工艺,结合他多年的压制砖茶经验,于当年秋天首次试制成功三百 余块黑砖茶,取名“顺”字号砖茶(后改为“川”字牌)。当年冬天,冀州升将在羊楼洞制 好的砖茶运到樊城的“顺天泰”绸缎行销售,效果很好。又在汉口汉正街设点试销,受到了 客主好评。两地试销,反响很大,客户非常认可。砖茶质地紧坚硬密,防摔抗压,长期存放 不变质,适宜长途运送,冀州升决定扩大规模。 冀州升为什么选择和晋商郝家在羊楼洞试制砖茶,很可能是因为郝家在羊楼洞已从事茶 的生意,并且有一定基础。但没找到相关物证及资料,需进一步考证。 雍正四年(1726 年),冀州升先在汉口租下房屋场地,创立茶坊(庄),专门加工压制 销售砖茶。为纪念王崇古对冀家的贡献,取了王崇古名号中的“川”字(王崇古,号,鉴川), 在砖茶印上了“川”字,把砖茶定名为“川”字牌。又因冀氏在前朝襄阳开设的第一家店铺 字号是“复盛”号,且以后店铺也多有“盛”字,因此茶坊取名“巨盛川”。从此,冀家在 羊楼洞和汉正街压制生产的砖茶都印上了“川”字。 冀州升又在老家介休召募二十余青壮年,分别湖南安化和闽北武夷山采集毛茶运至汉口 镇,再将湘、闽两地的毛茶在“巨盛川”茶坊进行加工压制成砖茶。冀家在羊楼洞和汉口镇 所压制的“川”字字号黑砖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名扬汉口和樊城,供不应求。 王崇古,方逢时,晋商,蒙古,羊楼洞,这些看似互不关联的人物地点,以经济为纽带, 跨越时空,在合作精神的润泽下,结出了神奇的之果——“川”字黑砖茶。 雍正五年(1727 年),冀州升认识了法国人巴多明。巴多明,法国杜城人,精通医学和 药物学,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特别钟爱。他凭借极强的语言天赋,外交才能及广博的科学 知识,深得康熙和雍正二位皇帝的喜欢,得以常出入宫廷内外。巴多明曾多次担任葡萄牙和 俄国使臣的翻译,他深知中国茶叶对俄国等国的价值。冀州升和巴多明对茶有相同的认识和 思路,二人相谈甚欢,很快成为熟识的好朋友。当时正逢《恰克图条约》签定,巴多明给冀 州升及时准确地提供了朝廷的政经讯息。 雍正六年(1728 年)春,冀州升在古北口开设“巨盛川”茶行,并在张家口,热河厅, 库伦,归化和盛京设“巨盛川”分茶行,专营川字黑砖茶。巨盛川落户古北口,标志着冀家 长途贩茶的布局基本形成。古北口作为贩茶枢纽,不仅针对蒙俄茶贸易的巨大市场,也面向 着开发京、津等内地茶贸易的广大空间。 在和俄商贸易中,冀州升发现俄人对茶的喜好甚至胜于蒙人,正如他的法国朋友巴多明 分析的那样,中国茶在俄国有着更加巨大的市场。 为了把茶生意做好,冀州升在介休挑选 出七十余对已婚冀氏族人,分别派遣到湖南安化茶区、湖北羊楼洞茶区、闽西武夷山茶区、 湖北汉口冀氏茶庄、长城古北口、承德、张家口、归化、赤峰、盛京、库伦、恰克图,将冀 家“川”字砖茶形成了采集、加工、销售一条龙贸易体系。 当时清政府设理潘院,加强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联系,并协调管理中俄两国的外交关系 和贸易往来。根据当时规定,国内商人对俄进行茶叶贸易,须在理潘院指定机构领取“信票”。 “信票”是国内茶商与俄贸易的通行证。一张信票只准十人二十峰骆驼进入市场,且只许使 用一次,用毕缴回。若无票交易,视为走私,处以苛刻责罚。冀州升的朋友法国人巴多明引 荐冀州升认识了理藩院侍郎特古忒,特古忒为冀家初始贩茶到俄国提供了便利。 雍正六年夏,晋商冀家开始了远程贩茶贸易。冀州升首先将羊楼洞生产的“川”字砖茶 运到汉口,和汉正街产的“川”字砖茶分别包装后,用原始交通工具及人畜运往山西祁县冀 家天聚和布庄(后改为茶庄),留少量后再雇用马帮、驼帮把砖茶运到古北口镇。古北口镇 “巨盛川”大掌柜将茶砖分发给总茶庄和各分茶庄进行批发零售及蒙商和俄商交易。到乾隆 初年,冀家的巨盛川“川”字号砖茶名扬大江南北、关内塞外及蒙俄各地。山西省晋商文化 基金会会长李茂盛称其“神化般地开拓了中俄茶叶之路”。 中俄茶叶之路的开拓有冀家数代人的努力,更离不开众多先贤、商家及劳动群众的智慧 和血汗。到乾隆元年,数年间,仅介休冀氏的族人就有数十人因贩茶而献出了生命,葬于古 北口镇司马台附近,可见长途茶道之艰险。


探秘川字砖茶渊源:华中师大历史学院付海晏教授(左四)充分肯定隆庆和议对南北贸易的影响

      冀家之所以能成功,有几方面关键因素,第一, 冀家历代人从小就严格要求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经常爬山涉水考察各地商品供需,摸索掌握 市场规律,看事物有全局观,能抓住事的核心环节。第二,冀家自幼注重自身品质修养,注 重培养正确的义利观,做事时能团结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多方力量。“心无杂念任风去,天 下万事须人帮”这是冀家做事的初衷。再者,十六世纪中后期国际贸易开始缓慢进入全球化, 清朝政府对营商环境逐渐宽松,在此大背景下,晋商冀家顺势而为,成为当时万里茶道的执 牛耳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需求就有市场,众多晋商也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也逐渐开始长途贩茶贸易。到清中期诸家晋商群雄奋起,傲笑华夏,驰骋欧亚,把茶庄开设 在了俄国境内。万里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也证实了中俄数百年往来仍是以和平的经贸文化交流 为主旋律,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民族,也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在历代茶商和茶农的精心经营和哺育下,“川”字砖茶已成世界品牌,她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者,也是友谊和平的使者,将来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文中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冀广大著《晋商冀家》)

      作者简介:冀广川,介休市北辛武村人,介休冀氏第二十四世,现任介休市广瑞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热衷于研究晋商冀家文化、万里茶道文化,在公司经营中传承晋商冀家精神。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源网址:https://m.wkbrowser.com/sj/i7056 ... 9f3&wxshare_count=2






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客户端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黄盖之家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鄂公网安备 42128102000133号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盖湖我的家乡!黄盖之家 ( 鄂ICP备15020142号

GMT+8, 2024-4-27 06:25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27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